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……”“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深处有人家……”“鹅、鹅、鹅,曲项向天歌”……
现在,每当放学时,你就会在从教室到园门口的路上听到这些琅琅的诵读声。孩子们齐声呼出儿歌和古文古诗,书香激荡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你知道过去的校门口,每到放学时是什么样子吗?这样形容很是贴切:人流拥挤,险象丛生。当孩子们放学的队伍出来时,家长急于接自己的孩子,根本顾不得安全,蜂拥而上,造成两股拥挤的人流,危险至极。孩子们呢?放学也是一天中最乱、最差的时候,有的慢条斯理地整理东西,有的在老师帮助速度慢的孩子穿衣服时会把活动室当成运动场,你追我赶,好不热闹。
不管是校门外的拥挤,还是教室里的热闹,都令老师们十分头疼。如何改善?成为我们苦苦追寻答案的大问题。
一次放学前拍手读数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,何不利用放学的这段时间,“变废为宝”呢?
尝试开始了。当准备放学铃声响起后,,经典诵读也就拉开帷幕。我一边帮孩子们整理衣服,一边背诵要求他们背古诗和儿歌。短短几分钟,可以背诵七八首古诗词和儿歌,教室里不再是“战场”,取而代之的是洪亮的诵读声。
走出教室门,孩子们依然意犹未尽,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边走边拍手背诵,原来杂七杂八的说话声音由此起彼伏的诗词等声所代替。看着孩子们劲头十足地背诵和整齐的队列,接孩子的家长竟然被这阵势给震住,根本不忍心打断,直到孩子们走到自己家长跟前拿接送卡,才上前接自己的孩子。
看来试验成功!
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每天放学时都采用这种放学形式。尽管有的孩子是和尚念经——有口无心,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孩子经过每天反复地背诵,一些难背的儿歌和古诗竟然也能朗朗上口了。学校门口的放学秩序也越来越井然。
“经典诵读”,我真正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。
评论